首页 > 病虫害图库 > 病害病害
大豆褐斑病

来源:http://www.zhibao17.com/ 更新时间:2023-08-10 阅览6835次


    大豆褐斑病别名:大豆褐纹病、大豆斑枯病。

      大豆褐斑病症状:要为害叶片。子叶发病出现不规则褐色大斑,病斑上有黑色小颗粒产生,即分生孢子器。真叶染病,病斑棕褐色,病健交界明显。叶正反两面均具轮纹,且散生小黑点,病斑因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严重时病斑愈合成大斑块,病斑干枯,可致叶片变黄脱落。一般从底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扩展。茎和叶柄染病,病斑暗褐色,短条状,边缘不清晰。豆荚染病,上生不规则棕褐色斑点,斑点上有不明显小黑点

    大豆褐斑病病原:病原为大豆壳针孢 Septoria glycines,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大豆褐斑病发病规律:病原以分生孢子器或菌丝体在病组织和种子上越冬,成为第2年初侵染源。种子带菌导致幼苗子叶发病。病残体上越冬的分生孢子器释放出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首先侵染大豆底部叶片,引起发病,然后向上蔓延。温暖多雨,夜间多雾,结露持续时间长发病重,高温干燥则抑制病情发展。适宜大豆褐纹病发生的温度为24—28℃,最高温度为36℃,最低温度为5℃,病害潜育期一般为10~12天,适宜的降水量有利于褐纹病发生。连作和重茬地块发病重。种植密度大、通风透光不好、排水不良,可加重病害。

      大豆褐斑病防治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如绥农14号。与玉米和其他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合理施肥,尤其生育后期应喷施多元复合叶面肥,补足营养,增强抗病性。收割后清除田间病叶及其他病残体,并进行深翻,以减少菌源。
种子处理: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3%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病害发生初期,可用下列药剂: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亩;
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g/亩;
25%丙环唑乳油40ml/亩;
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150g/亩;
1%武夷霉素水剂100~150ml/亩对水40~50kg;
50%代森铵水剂1 000倍液;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间隔10天左右防治1次,连喷2~3次。

©2022 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71-86056609 86059660 88971438  全国售后服务专线:400-672-1817
地址:杭州市拱墅区祥园路中国(杭州)智慧信息产业园3号楼11-13楼  安全联盟

免费咨询

  • 在线客服: QQ
  • 南:13388425012
  • 微信客服
  • 北:15325881717
  • 微信客服
备案号:浙ICP备09083614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14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