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病虫害图库 > 病害病害
马铃薯白绢病

来源:http://www.zhibao17.com/ 更新时间:2023-08-11 阅览5230次


马铃薯白绢病图片

      马铃薯白绢病症状:主要为害块茎。薯块上密生白色丝状菌丝,并有棕褐色圆形菜籽状小菌核,切开病薯皮下组织变褐。

      马铃薯白绢病病原:病原为齐整小核菌 Sclerotium rolfsii Sacc.,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马铃薯白绢病发病规律:以菌核或菌丝遗留在土中或病残体上越冬。菌核抗逆性强,耐低温,在-10℃或通过家畜消化道后尚可存活,自然条件下经5—6年仍具萌发力。菌核萌发后产生菌丝,从根部或近地表茎基部侵入,形成中心病株,后在病部表面生白色绢丝状菌丝体及圆形小菌核,再向四周扩散。菌丝不耐干燥,发育适温32—33℃,最高40℃,最低8℃,耐酸碱度范围pH1.9—8.4,最适pH5.9。在田间病菌主要通过雨水、灌溉水、肥料及农事操作等传播蔓延。南方六、七月高温潮湿,马铃薯地湿度大或栽植过密,行间通风透光不良,施用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及连作地发病重。

      马铃薯白绢病防治措施: (1)发病重的地块应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有条件的可进行水旱轮作效果更好。
(2)深翻土地,把病菌翻到土壤下层,可减少该病发生。
(3)在菌核形成前,拔除病株,病穴撤石灰消毒。
(4)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适当追施硫酸铵、硝酸钙发病少。
(5)调整土壤酸碱度,结合整地,每667m2施消石灰100—150kg,使土壤呈中性至微碱性。
(6)病区可用40%五氯硝基苯1kg加细干土40kg混匀后撤施于茎基部土壤上或喷洒5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混杀硫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隔7—10天1次。此外,也可用20%利克菌(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于发病初期灌穴或淋施1—2次,隔15—20天1次。

 

©2022 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71-86056609 86059660 88971438  全国售后服务专线:400-672-1817
地址:杭州市拱墅区祥园路中国(杭州)智慧信息产业园3号楼11-13楼  安全联盟

免费咨询

  • 在线客服: QQ
  • 南:13388425012
  • 微信客服
  • 北:15325881717
  • 微信客服
备案号:浙ICP备09083614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14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