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病虫害图库 > 虫害虫害
蚱蝉

来源: 更新时间:2023-08-11 阅览2955次

蚱蝉    蚱蝉学名Cryptotympana atrata,也是我们所熟知的知了,又称黑蚱、鸣蝉、秋蝉、蜘蟟、蚱蟟。蚱蝉寄主植物有苹果、梨、李柳、榆等,为了保障作物的健康生长,也是需要进行防治的,为此,本文针对蚱蝉的分布、图片、危害症状以及防治方法等信息做了详细介绍。

    蚱蝉分部地区:分布于我国山西、山东、河北、河南、陕西、安徽、江苏、江西、浙江、云南、贵州、四川、福建、广东、台湾等地

    蚱蝉危害作物:苹果、梨、李、桃、櫻桃、山楂、枣、杏、柑橘、葡萄、板栗、柿、沙果、杨、柳、榆、槐、桑等多种果林植物

    蚱蝉危害症状:以若虫生活于土中,刺吸寄主根部汁液;以成虫刺吸枝条汁液,产卵于1年生枝梢的木质部内,刺破皮层与木质部,因失水而致产卵部以上枝梢多枯死。成虫产卵以幼龄树或苗木为重。尤其近年在晋南、晋中地区发生危害更为严重。受害后树势明显衰弱,生长量、产量与品质均受很大影响。

    蚱蝉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40~48mm,翅展122~130mm,大型黑色有光泽,局部密生金黄色细毛。复眼较大向两侧突出,灰褐色,单眼3个琥珀色,于头顶呈三角形排列。头比中胸背板基部稍宽,头的前缘及额顶各有一块黄褐色斑,中胸背板比前胸背板长,侧缘倾斜,微微突出,外片上有皱纹,两侧具黄褐色斑,中胸背板有明显且呈红褐色的“X”隆起,其前角上各具1条暗色纹。翅透明,翅脉隆起,黄褐色。前足基节隆线及腿节背面红褐色,腿节刺锐利,中、后足腿节背面及胫节红褐色,腹部各节侧缘黄褐色。背板完全盖住发音器,酱褐色,腹辨大,舌状。末端圆,边缘红褐色。
    2、卵:梭形,长2.5mm左右,头端比尾端稍尖,初产乳白色,渐变淡黄色。
    3、若虫:老熟体长33~38mm,黄褐色,有光泽,翅芽端伸达腹部中央,形态略似成虫。幼龄若虫前胸背板较大,前足腿节、胫节发达具齿,适于开掘,体柔软,白或黄色。近末龄时体壁变硬,前胸背板缩小,中胸背板扩大,头顶脱裂线明显可见,翅芽发达,体色加深呈淡黄褐色。前足明显特化为开掘足。

    蚱蝉发生规律:数年发生1代,以若虫在土壤里过冬或以卵在寄主枝干内越冬。若虫可在土中寄主根际周围活动,刺吸地下组织汁液,危害数年,共蜕5次皮变为成虫。当旬平均气温达到22度以上,雨后的傍晚,老龄若虫钻出地面,爬至树干或附近植物茎杆上脱皮羽化。羽化后静止2~3小时,即爬行或飞翔、交尾。7月中下旬开始产卵,8月为产卵盛期。以卵越冬者,翌年6月孵化为若虫,并落地人土刺吸植物根部汁液,秋后转人深层越冬。

    蚱蝉繁殖方式:成虫主要选择4~5mm粗的当年生枝条上产卵,产卵时头朝上,用产卵器刺破皮层插人木质部内,造成爪状裂口,卵产于其中,每一卵孔内有卵6~8粒,卵孔多直线排列,少数螺旋状排列,一个枝条有卵百余粒。点点的刺伤痕迹外,常露出木质碎条。被害枝失去输导水分、养分的能力,同时由于伤口失水,致使产卵处以上部分枯死

    蚱蝉防治方法:
    1、结合冬、夏季修剪,及时剪除产卵枯梢,集中烧毁;树盘覆麦草、麦糠,可减轻危害;雨后在傍晚人工于树干捉老龄若虫;成虫发生期夜间点火,人工摇树使成虫飞向火光,捕杀成虫。
    2、在若虫羽化出土期,可试行树干上喷洒残效期长、高浓度的触杀剂,或在树干基部附近地面撒药粉或毒土,毒杀出土若虫。

©2022 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71-86056609 86059660 88971438  全国售后服务专线:400-672-1817
地址:杭州市拱墅区祥园路中国(杭州)智慧信息产业园3号楼11-13楼  安全联盟

免费咨询

  • 在线客服: QQ
  • 南:13388425012
  • 微信客服
  • 北:15325881717
  • 微信客服
备案号:浙ICP备09083614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14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