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病虫害图库 > 虫害虫害
沟金针虫

来源: 更新时间:2024-04-23 阅览1853次

   

    沟金针虫又名沟线角叩甲、沟叩头甲、沟叩头虫,幼虫俗称黄蚰蜒、芨芨虫、钢丝虫,是属于鞘翅目,叩头甲科的昆虫,主要为害禾谷类、薯类、豆类、棉花和各种蔬菜和林木幼苗等。在旱作区有机质缺乏、土质疏松的粉沙壤土发生较重,需要及时进行防治。本文将从针对沟金针虫的图片,分布,形态特征及防治等多方面为您介绍,以便您更好的了解并进行防治工作。

    沟金针虫学名:Pleonomus canaliculatus

    沟金针虫分布地区:沟金针虫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北地区,其中又以旱作区域中有机质较为缺乏而土质较为疏松的粉砂壤土和粉砂粘壤土地带发生较重,是我国中部和北部旱作地区的重要地下害虫。细胸金针虫在淮河以北地区常年发生,以水浇地、潮湿低洼地和粘土地带发生较重。另两种金针虫在北方发生也较为普遍,褐纹金针虫分布于华北,宽背金针虫分布黑龙江、内蒙古、宁夏、新疆。

    沟金针虫危害作物:以幼虫长期生活于土壤中,主要为害禾谷类、薯类、豆类、甜菜、棉花及各种蔬菜和林木幼苗等。幼虫能咬食刚播下的种子,食害胚乳使其不能发芽,如已出苗可为害须根、主根和茎的地下部分,使幼苗枯死。主根受害部不整齐,还能蛀入块茎和块根。

    沟金针虫危害症状:主要为害作物的幼芽及种子,也可为害出土的幼苗,幼苗长大后便钻到根茎部取食,被害部位不完全被咬断,断口不整齐一有时也可钻人大粒种子(如菜豆等)及块根、块茎内取食,从而使病菌入侵而引起腐烂被害作物逐渐枯黄而死,常造成毁种。

    沟金针虫发生规律:沟金针虫3年完成1代。幼虫期长,老熟幼虫于8月下旬在16~20厘米深的土层内作土室化蛹,蛹期12~20天,成虫羽化后在原蛹室越冬。翌年春天开始活动,4~5月为活动盛期。成虫在夜晚活动、交配,产卵于3~7厘米深的土层中,卵期35天。成虫具假死性。幼虫于3月下旬10厘米地温5.7~6.7。C时开始活动,4月为为害盛期。夏季温度高,沟金针虫垂直向土壤深层移动,秋季又重新上升为害。

    沟金针虫形态特征:
1、蛹。身体细长,纺锤形,雄蛹长15-19毫米,宽约3.5毫米;雌蛹长16-22毫米,宽4.5毫米。初化蛹时淡褐色,后变为黄褐色。
2、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0-30毫米,最宽处约/4毫米,体黄色,较宽扁平,每节宽大于长。从头部到第9腹节渐宽,胸背到第10节背面正中有一条细纵沟。尾节深褐色,末端有2分叉,各叉内侧各有1个小齿。
沟金针虫成虫。
3、卵。近椭圆形,乳白色,长0.7毫米,宽约0.6毫米。
4、成虫。雌虫体长14-17毫米,宽4-5毫米,体形扁平。触角锯齿状,11节,约为前胸的2倍。前胸背板宽大于长,正中部有较小的纵沟。足茶褐色。雄虫体长14~18毫米,宽约3.5毫米,体形细长。触角丝状,12节,约为前胸的5倍,可达前翅末端。体浓栗色,全身密生黄色细毛。

    沟金针虫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合理轮作、做好翻耕暴晒,减少越冬虫源。加强田间管理,清除田间杂草,减少食物来源。
2、生物防治:在田间堆积10-15cm的新鲜但略萎蔫的杂草,堆草引诱成虫,诱捕后喷施50%乐果1000倍等药剂进行毒杀。
3、化学防治:结合翻耕整地用药剂处理土壤。用50%辛硫磷乳油75毫升拌细土2-3千克撒施,施药后浅锄;或用90%敌百虫800倍液浇灌植株周围土壤进行防治。
4、药剂防治:播种或定植时每亩用5%辛硫磷颗粒剂1.5-2.0千克拌细干土100千克撒施在播种(定植)沟(穴)中,然后播种或定植。也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50%杀螟硫磷乳油 800倍液,或50%丙溴磷乳油1000倍液,或25%亚胺硫磷乳油8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1000-2 000倍液等药剂灌根防治。
沟金针虫
沟金针虫(6张)
5、物理防治:采用灯光诱杀。利用沟金针虫的趋光性,在开始盛发和盛发期间在田间地头设置黑灯光,诱杀成虫,减少田间卵量。

更新时间:2024-04-23


 

©2022 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71-86056609 86059660 88971438  全国售后服务专线:400-672-1817
地址:杭州市拱墅区祥园路中国(杭州)智慧信息产业园3号楼11-13楼  安全联盟

免费咨询

  • 在线客服: QQ
  • 南:13388425012
  • 微信客服
  • 北:15325881717
  • 微信客服
备案号:浙ICP备09083614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14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