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病虫害图库 > 虫害虫害
玉米螟

来源:http://www.zhibao17.com/ 更新时间:2023-11-09 阅览21897次

      玉米螟别名蚁虫,是玉米田中常会发生的虫害,对玉米的品质及产量危害严重,需要及时防治,因此,本文就玉米螟的图片、分布、发生规律、防治方法等信息做了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对大家的控害工作起到帮助!

      玉米螟分布为害:国内发生地区相当广泛,为害玉米、高粱、谷子、棉花、大麻,此外也能为害小麦、大麦、马铃薯、豆类、向日葵、甘蔗、甜菜、茄子、番茄等20多种植物。

      玉米螟发生规律:玉米螟发生世代,随纬度变化而异。东北及西北地区一年l~2代,黄淮及华北平原2~4代,江汉平原4~5代,广东、广西及台湾5~7代,西南地区2~4代。玉米螟均以老熟幼虫在寄主被害部位及根茬内越冬。各地越冬代成虫出现的时间,广西在4月上至5月上旬;湖南5月中下至6月下旬;山东5月上至6月中旬;北京5月下至6月中旬;辽宁6月中至7月中旬;黑龙江、吉林6月中下至7月中旬。在北方越冬幼虫5月中下旬进入化蛹盛期,5月下至6月上旬越冬代成虫盛发,在春玉米或高梁上产卵。一代幼虫6月中下旬盛发为害,此时春玉米正处于心叶期,为害很重。在棉花、玉米混种区,若春玉米面积小,棉花受害也会较重,造成断头和倒叶。二代幼虫7月中下旬为害夏玉米.(心叶期)和春玉米(穗期)。三代幼虫8月中下旬进入盛发,为害夏玉米穗及茎部。在春玉米种植区,玉米收获后,二代成虫则转移到棉田产卵,为害棉花青铃。幼虫老熟后于9月中下旬进入越冬。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成虫将卵产在玉米叶背中脉附近,每块卵20~60余粒,每雌可产卵400-500粒,卵期3—5天,幼虫5龄,历期17~24天。初孵幼虫有吐丝下垂习性,并随风或爬行扩散,钻入心叶内啃食叶肉,只留表皮。3龄后蛀入为害,雄穗、雌穗、叶鞘、叶舌均可受害。老熟幼虫一般在被害部位化蛹,蛹期6~10天。在玉米螟越冬基数大的年份,田间第一代卵及幼虫密度高,一般发生为害就重。温度在25~260℃,相对湿度90%左右,对产卵、孵化及幼虫成活极为有利,暴雨可增加初孵幼虫的死亡率。在春、夏玉米混种区发生重。夏玉米面积大,春玉米面积小,会集中产卵加重为害。相反夏作面积较大也会扩散发生,为害减轻。玉米螟的天敌种类也较多,在适宜条件下赤眼蜂的卵寄生率可达80%以上。玉米品种的长势、叶色及生育期等不同,对玉米螟的发生数量表现出明显差异。

      玉米螟为害特征:玉米螟以幼虫为害。初龄幼虫蛀食嫩叶形成排孔花叶。3龄后幼虫蛀入茎秆,为害花苞、雄穗及雌穗,受害玉米营养及水分输导受阻,长势衰弱、茎秆易折,雌穗发育不良,影响结实。幼虫为害棉花蛀入嫩茎,使上部枯死,蛀食棉铃引起落铃、腐烂及僵瓣。

      玉米螟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
处理越冬寄主秸杆,在春季越冬幼虫化蛹。羽化前处理完毕。
2.化学防治
(1)在春天玉米心叶末期,花叶株率10%时要进行普治。心叶中期花叶率超过20%,或100株玉米累计有卵30块以上,需再防一次。
(2)夏玉米在心叶末期防治一次。穗期虫穗率10%或100%穗花丝有虫50头时,要立即防治。
(3)谷田在每千株谷苗累计有卵5块以上时即需防治。
药剂可用颗粒剂,用50%对硫磷乳油500毫升加适量水,与25公斤过筛(25~60目)的煤渣或沙石颗粒拌和均匀而成。玉米心叶末期每株施颗粒剂1~2克,另外可用杀虫双或溴氢菊脂,或久效磷。
(3)生物防治
(1)释放赤眼蜂,在玉米螟产卵始期至产卵盛末期,释放赤眼蜂2~3放,每亩释放1~2万头。
(2)利用B.t.乳剂,每亩用每克含100以上孢子的乳剂200毫升,配成颗粒剂施撒或与药剂混合喷雾。
(3)利用白僵菌峰封垛,每立方米秸秆垛用菌粉(每克含孢子500~100亿)100克,在玉米螟化蛹强喷在垛上。

更新时间:2023-11-09

©2022 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71-86056609 86059660 88971438  全国售后服务专线:400-672-1817
地址:杭州市拱墅区祥园路中国(杭州)智慧信息产业园3号楼11-13楼  安全联盟

免费咨询

  • 在线客服: QQ
  • 南:13388425012
  • 微信客服
  • 北:15325881717
  • 微信客服
备案号:浙ICP备09083614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14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