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仪器
产品
文章
产品展示
联系我们
热门关键字:
虫情测报灯
|
孢子捕捉仪
|
病虫调查统计器
|
频振式杀虫灯
|
太阳能杀虫灯
首 页
仪器展示
病虫害图库
配置清单
技术文章
相关标准
行业资讯
走进托普
联系我们
行业动态
技术文章
政策法规
托普风采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培训班一行参观托普云农
第三十六届植保双交会|托普云农助力植保绿色高质量发展
推荐产品
远程拍照式虫情测报灯
型号:TPCB-II-C 6.5plus/TPCB-III-C 6.5plus
联网风吸式杀虫灯(广谱通用型)
型号:TPSC-8ZP
联网风吸式茶园杀虫灯
型号:TPSC-8Z
风吸式太阳能杀虫灯
型号:TPSC-5ZP
最近更新
TPXY-S 4.0益特IT智慧性诱测报系统
HX-16C背负式电动喷雾器
TPSQ-BZ智能孢子捕捉仪
TPBZ3便携式孢子捕捉器
TPCB-II-C 6.5plus/TPCB-III-C 6.5plus远程拍照式虫情测报灯
TYS-B手持式叶绿素仪
TPCB-II-C 7.0PLUS/6.5PLUS/6.0PLUS自动识别计数型测报系统
TPSC6昆虫性诱智能测报系统
TPCB-II-C 6.0plus/TPCB-III-C 6.0plus智能虫情测报灯
TPCB-III-C4.0自动虫情测报灯
首页
> 行业资讯 >
技术文章
技术文章
植保机械化技术
来源: 更新时间:2012-06-07 阅览3246次
(一)技术内容
植保机械化技术主要指农作物病虫草害的机械化防治技术。根据施用化学药剂的方法,植保机械的种类分别为喷雾机、弥雾机、超低量喷雾机、喷粉机和喷烟机等。
(二)技术要求
1.农艺准备
油菜播种、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
油菜播种期、苗期是病虫害防治的有利时机,要做到及时防治。首先要采用抗、耐病虫害品种,培养健壮、无病害的秧苗,不带病虫到大田;其次要采用土壤处理和药剂拌种,防治病虫害。
2.机具准备
机具的选用。应注意按照作物的种类、品种和地块大小以及药剂施用等要求,选择高效、环保、低量、防漂移的植保机械。
目前,大田生产中主要使用背负式手动喷雾器、背负式机动喷雾喷粉机、机载(机引)式喷杆喷雾机等机具。应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生长期选择适用机型及合适的喷射部件。
3.实施要点
(1)使用前,要注意按照农艺要求和农药使用说明,正确调配农药剂量;使用中,注意安全操作,尤其要注意在使用背负式植保器械时,必须带好防护用具(口罩、手套等),注意作业风向,防止人员吸入农药引起中毒。喷杆式喷雾机作业时,要注意调节喷头、喷量的一致性和喷洒方向,控制施药量。
(2)喷药时行走速度要匀速,不能忽快忽慢,防止重喷漏喷,做到均匀喷洒。行走路线应根据风向而定,走向应与风向垂直或成不小于45度的夹角,操作者应在上风向,喷射部件应在下风向。
(3)植保作业时,对于小田块,在施药液量不超过一药箱的情况下,可直接一次性配完药液;若田块面积较大,施药液量超过一药箱时,则可以以药箱为单位来配制药液。
(4)手动喷雾器中的药液超过安全水位时,应立即停止压动摇杆,以免气室爆裂;压缩喷雾器作业时,加药液不能超过规定的水位线,保证有足够的空间储存压缩空气,以便使喷雾压力稳定、均匀。
(三)注意事项
1.作业时测试气象条件。应尽量避免在降雨和气温超过32℃时喷洒农药,以免出现药害和人畜中毒;同时要避免在大风天喷洒,避免因除草剂等漂移危害其他作物。
2.机具作业后的保养。每天使用结束后,应倒出桶内残余药液,加入少量清水继续喷洒干净,并用清水清洗各部件,然后打开开关,置于室内通风干燥处存放。机具长期存放时,应彻底清洗机具并严格清除泵内及管道内的积水,防止冬季冻坏机件,凡活动部件及非塑料接头处应涂黄油防锈。
3.残液的处理。施药后,要妥善处理残留药液,彻底清洗施药器械,防止污染水源和农田。喷洒除草剂后,必须将喷雾器彻底清洗干净,以免喷洒其他农药时对作物产生药害;喷洒农药的残液应用专用容器存放,安全带回保管;清洗机具的污水,应在田间选择安全地点妥善处理,不得带回生活区,不准随地泼洒,防止污染环境。
上一篇:
植物病虫害的检测方法
下一篇:
专家解答为何要选择太阳能杀虫灯
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浙江托普仪器有限公司)植保事业部官方网站报道全国植保会©2021
http://www.zhibao17.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浙江托普仪器有限公司)官方微博
联系电话:0571-87671930 87671931 传真:0571-86059660 全国售后服务专线:400-672-1817
版权所有: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浙江托普仪器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拱墅区祥园路中国(杭州)智慧信息产业园3号楼11-13楼
浙ICP备09083614号-13
安全联盟
免费咨询
在线客服:
南:13388425012
北:18905815293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14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