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www.zhibao17.com/ 更新时间:2012-12-17 阅览6040次
孢子是为害钟山县晚稻的灾害性害虫之一,多年来,防治上一直以使用有机磷农药为主,在实施水稻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中,推广应用孢子捕捉仪进行防治水稻害虫,能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为了探索其杀虫效果,花山乡农业服务中心于2004 年晚稻在平西村进行了防治孢子试验、示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试验方法
1. 1 试验材料
孢子捕捉仪,10%益舒宝颗粒剂。
1. 2 试验处理与方法
在大面积连片稻田中,挂一杀虫灯,设辐射半径为20、40、60、80、100、120m 多点处理,10%益舒宝18. 75kg/hm2 空白对照,共8个,处理3次重复。益舒宝及空白对照设在杀虫灯有效控制范围半径外140m处,每处理设3个小区,各小区位于同心圆的不同田块均匀分布于距灯半径的同心圆,周围共72个小区。秧田小区面积5m2。本田面积50m2。秧田于播种后5d(7月15日)、本田于移栽后6d(8月5日)开灯、施药,开灯时间为每天晚上8时至次日凌晨5时秧田期直至移栽时,本田开灯到孕穗中期(9月10日)。施药采用毒土撒施的方法,细土用量为225kg/hm2与农药拌均匀后撒施 秧田和本田各一次施药后保持浅水层,本田各处理移栽的秧苗与秧田各处理相对应 其他管理相同。
1. 3 效果调查
秧田于移栽前2d(7月28日,即开灯后18d),调查采用10点随机取样,每小区拔取秧苗300株剥查活虫数统计被害率。
本田于开灯后30d,(8月30日)分区调查平行取样每小区200丛,统计标葱率,计算被害率。水稻乳熟期,查有效穗5点取样每点10丛,共50丛,计算丛有效穗。
2 结果与分析
2. 1 秧田试验
试验结果(见表1)表明:孢子捕捉仪在一定辐射半径距离内具有良好效果,在其辐射半径20、40、60、80m处,平均校正防治效果分别为86.2%、85.9%、85.3%、84.4%与10%益舒宝18.75kg/hm2的防治效果相当,在100m 辐射半径处防治效果稍差,为77.9% 差异显著,在120m辐射半径处防治效果只有46.8%。
2. 2 本田试验
病虫电视预报编辑设备的结果(表2) 表明:使用孢子捕捉仪防治孢子,辐射半径距离20、40、60、80m处的平均校正防效为87.4%、87.4%、86.7%、85.3% ,略低于益舒宝辐射半径距离100m 处,校正防效为76.2% 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辐射距离120m处,防效为58%,明显低于其他处理。
3 本田示范
2012年在花山乡平西村进行了13.3hm2,示范经调查:辐射距离半径20、40、60、80、100、120m处的防效分别为88.1%、88.0%、87.5%、84.9%、78.2%、55.3%,其结果与小区试验基本一致。
4 小结
利用孢子的趋光性,设置孢子捕捉仪防治孢子,辐射距离在一定范围内,病虫电视预报编辑设备的效果还是很理想的,以其辐射半径100m内较好,随辐射距离越远防治效果就越差,呈反比表现。120m 外防效就很差,在水稻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中,使用孢子捕捉仪防治孢子,具有经济安全、防治效果好等特点,可推广应用,建议防治以辐射半径80~100m(每盏灯控制面积为2~3hm2)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