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技术文章技术文章
涝灾引起农作物病虫害爆发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来源:http://www.zhibao17.com/ 更新时间:2012-12-27 阅览7470次

    在农业生产中时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气象灾害,我区常见的主要气象灾害有水灾、旱灾、冷害、风雹灾4大类。2011年由于受来自南太平洋3号台风“榴连”及4号台风“尤特”的影响,广西7月上旬普降大雨,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涝灾害,致使农作物受害面积超过4万h㎡,其中绝收面积超过1.33万h㎡,损失惨重。本文主要利用农作物病害检测仪对涝灾后农作物病害的发生趋势进行分析,并介绍涝灾后农作物病害的防治措施。
1 农作物病害的发生特点
  农作物病害可粗分为生理性病害与侵染性(传染性)病害两大类,前者的致病因素包括缺肥、营养元素过量、重金属或药物中毒、有害气体污染、各种物理因子(光、温等)的不良影响等;后者由致病性微生物侵染引起。常见的主要致病性微生物有: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等。某些生理性病害仅从症状上有时不易与侵染性病害相区别,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生理性病害不具有传染性,而侵染性病害可通过种苗、土壤、媒介昆虫、水流、风雨、工具等进行扩散、传播。
  生理性病害的发生受3个因素影响:(1)物理或化学致病因素 生理性病害由物理或化学致病因素作用而引起。农作物发生缺素症,首先要有“缺素”这一致病因素存在,换句话说,在土壤中或在农作物体内某种营养元素的含量低于农作物正常生理活动所需浓度时则发生缺素性生理病害;同理,农作物表现微量元素或重金属中毒症时,在其生长的土壤中或其体内应该检测到相关元素浓度超标现象。显然,此类致病因素的存在是发生生理性病害的前提,该致病因素越强,其所致的生理性病害的发生程度就越重。(2)农作物因素 农作物抗(耐)物理或化学致病因素能力的强弱对生理性病害的发生程度有明显影响。不同农作物或不同作物品种抗(耐)物理或化学致病因素的能力存在一定差异,以缺硼症这一生理性病害为例,通常耐缺硼能力的大小为:单子叶农作物大于双子叶农作物,体内含硼量低的农作物大于体内含硼量高的农作物。块根肥大的结果类双子叶农作物,因其生理上需硼量大,因此,在同等环境下往往比较容易发生缺硼症。(3)环境因素生理性病害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受环境因素左右。例如,土壤中硼的含量原本不低,但由于土壤碱性太大,硼元素被固定,处于难以被农作物利用状态,农作物因此也容易产生缺硼症;此外,其它对硼有拮抗作用的元素(氮、钾、钙)在土壤中的大量存在,也会影响农作物对硼的吸收。上述3种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了某种农作物是否发生生理性病害及其发病程度。
  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受以下3个因素影响:(1)生物性致病因素(病原菌) 病原菌在环境中数量越大,致病性越强,则其所致的农作物病害严重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2)农作物因素 农作物对病原菌入侵、扩展、繁殖体形成的抗性越强,病害发生就越轻。(3)环境因素 由于侵染性病害的发生至少与2种生物(病原菌及寄主农作物)有关,因此,环境因素(含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对侵染性病害发生的影响比其对生理性病害发生的影响更为明显。环境因素主要通过对病原菌与寄主农作物生命活动的影响来左右侵染性病害的发生程度。因此,当环境因素有利于病原菌的生长繁殖、扩散、入侵时,病害发生就重,反之,病害则发生轻或不发生;另一方面,根据植物病害快速诊断仪的诊断情况显示:当环境因素有利于寄主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促使植物抗病性增强时,病害就发生较轻或不发生。这3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决定了侵染性病害的发生、流行程度。
2 涝灾对农作物病害的影响途径
  总的来说,涝灾是以环境因素的角色来左右作物病害的发生,它对作物病害发生的影响可粗分为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两种。涝灾直接作用于致病因素(病原菌)或寄主作物而左右病害发生程度的影响称之为直接影响。而涝灾先影响其它环境因素,再通过后者来左右病害发生程度的影响称之为间接影响。
  涝灾对作物病害的直接影响常见以下4类:(1)涝灾后,因土壤(尤其是沙性土壤)中的营养元素流失严重,往往容易诱发各种缺素症,如水稻赤枯病(缺钾),秧苗白化病(缺锌)等。(2)在洪涝灾害发生过程中,大(暴)雨直接冲刷作物体上的病原菌,使少数真菌性病害(如桑树的白粉病、污叶病及一般作物的煤烟病等)发生较轻。(3)涝灾后植株受伤或长势衰弱、抗病力下降,病原菌容易侵染,使某些侵染性病害容易发生、流行。(4)高湿度下有利于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在渍水情况下还有利于某些病原菌的扩散、传播。在(3)与(4)单独或共同影响下,一般细菌性病害(如,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细菌性褐条病、木薯细菌性枯萎病、姜瘟病、柑桔溃疡病、青枯病等)及大多数真菌性病害(如,水稻纹枯病、西瓜疫病、荔枝霜疫霉病、蔬菜菌核病、芒果炭疽病、甘蔗凤梨病、甘蔗梢腐病、甘蔗赤斑病、基腐病、柑桔炭疽病、柑桔树脂病、香蕉叶斑病、棉花枯萎病、芝麻茎点枯病、芝麻疫病、芝麻枯萎病等)往往容易大发生。
  洪涝灾害对病毒病发生的直接影响不太明显,对线虫病发生的直接影响则视渍水深浅与渍水时间的不同而异:渍水较深、渍水时间较长的地块,有利于减少虫口密度,减轻线虫病的发生;渍水较浅,渍水时间较短的地块,有时可能对线虫在田间的扩散、传播起促进作用。
  涝灾对作物病害的间接影响常见以下3类:(1)涝灾引起某些害虫大发生,害虫取食作物造成的伤口容易诱发病原菌感染而发生各种侵染性病害;某些昆虫还可携带、传播病原菌,致使病害流行。
(2)在洪涝灾害发生过程中,大(暴)雨直接冲刷掉作物体上的蚜虫、蚧壳虫等害虫,作物煤烟病的发生因此而减轻。(3)由于降雨在时空分配上的不均匀性,致使一年之中时常出现先旱后涝或先涝后旱的现象。因此,“先涝”也可视为“后旱”之原因。
       在旱季,蚜虫等容易暴发,由蚜虫传播的作物病毒病也因此容易发生流行,如西瓜病毒病等。
  要截然区别涝灾对作物病害发生的影响是直接影响还是间接影响有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的病害(如煤烟病)的消长也可能是涝灾的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的共同结果。此外,对于同一种病害的发生消长是受涝灾的直接影响或是受其间接影响,不同研究者之间的看法也不完全一致。
3    涝灾引发农作物病害的防治措施
  抗涝防病的原则是尽快恢复植株正常生理功能、保护植株伤口免受病菌侵染。作者综合前人报道,将洪涝灾害后的主要防病救灾措施归纳如下:
3.1 开沟排水 洪水退后,低洼地有渍水的果园,应及时挖沟疏渠,排除渍水,加速表土干燥。
3.2 扶直植株并清洗淤泥 及时扶直被大风刮倒的植株,并用清水冲洗植株上的淤泥。
3.3 适时松土 水淹后往往园土容易板结,造成根系缺氧,引起植株抗病力下降。因此要及时中耕松土,改善土壤的通气性,但翻土深度不宜过深,以免伤根过多,一般以10cm左右为宜。
3.4 增施追肥 洪涝的地块(尤其沙性土壤的地块),土壤养分流失严重,植株容易发生缺肥性生理病害。因此,必需增施追肥,以补充土壤中损失的养分。由于受涝后植株根部的吸收功能处于衰弱状态,最好采用根外追肥的方法来补充植株营养。可结合病虫防治,在药液中加入0.4%~0.5%尿素和0.3%~0.4%磷酸二氢钾喷布叶面,每隔10d左右喷1次,连喷2~3次。待植株长势恢复后,再土施腐熟人畜粪尿、饼肥或尿素,促发新根,增强植株抗病力。盐碱地还应注意增施锌肥,以防发生秧苗白化病。
3.5 适度修剪 由于受涝植株根系吸收水肥能力弱,为减少枝叶水分蒸发及植株养分消耗,控上促下,保持地上部与地下部平衡,必须进行修剪。一般重灾树修剪稍重,轻灾树修剪宜轻。树体长势正常的成年树,可只剪黄叶枯枝,不必剪掉果实。幼树、衰弱树或病害严重树除剪枝外还应摘去部份或全部果实,以确保树体存活。修剪后,应给植株喷施广谱性杀菌剂(如:多菌灵+叶青双;施保克+农用链霉素,等)或给伤口涂保护剂,以防病菌从伤口感染。
3.6 树干涂白 果树受涝后枯枝落叶严重,主干主枝暴露于烈日下,容易发生日灼病。可用生石灰(5kg)、石硫合剂原液(0.5kg)、食盐(0.5kg)、动物油(0.1kg)和水(20kg)配成石灰浆涂刷主干和主枝,同时还可防止天牛等害虫在枝干上产卵,冬季还可防冻保暖。
3.7 治虫防病 涝灾后某些害虫(杂食性蜗牛、桑蓟马、红蜘蛛、斜纹夜蛾等)易大发生,在“夏涝”引发“秋旱”的情况下,蚜虫也有大发生的可能,因此,要注意防治害虫,以防病菌自虫伤口侵染,或因蚜虫传播病毒病。
3.8 防冻保暖 据历史资料记载,一般当年发大水,冬季发生冻害的可能性较大。因此,今冬应注意做好防冻保暖工作。
©2022 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71-86056609 86059660 88971438  全国售后服务专线:400-672-1817
地址:杭州市拱墅区祥园路中国(杭州)智慧信息产业园3号楼11-13楼  安全联盟

免费咨询

  • 在线客服: QQ
  • 南:13388425012
  • 微信客服
  • 北:15325881717
  • 微信客服
备案号:浙ICP备09083614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14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