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行业动态
甘肃农民:期望能有可降解的环保地膜

来源:http://www.zhibao17.com 更新时间:2013-04-15 阅览3094次

  地处西北的甘肃是我国典型的旱作农业大省,全省5000多万亩耕地中旱地占七成多。水资源短缺导致粮食产量低而不稳。但近年来应运而生的旱作农业技术为甘肃农业发展带来了福音。

  尤其是核心技术中的覆膜栽培技术,在全省大面积应用,增产效果明显。

  “铺不铺地膜对粮食种植影响可大了。”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大像山镇狄庄村村民狄改鲁说,2006年前,他家没铺地膜,玉米亩产量300多公斤。如今,玉米覆膜后,亩产量达500多公斤。

  数据显示,覆膜能控温保墒,增产效果明显。近年来,甘肃覆膜区域的玉米平均产量达到每亩558.3公斤,粮食总产量由2006年的161.6亿斤增加到2011年的202.9亿斤。地膜成为粮食增产利器的同时,也给狄改鲁等使用地膜的农民带来了烦恼。

  “大片的残膜容易从地里扯出来,但这小片太难收拾了。”狄改鲁累得气喘吁吁。他弯着腰,手拿铁锨,一锨一锨地把地里的残片铲出来,对太小的不易用铁锨挖出来的碎片,还得蹲在地里拣。“1亩地我前后用了7天才清理完。”随着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成了农业主力。拣拾清理废旧地膜耗费人力,不少中老年人直言干不动。更重要的是,这些废旧地膜带来的环境污染也让他们头疼和无奈。

  笔者采访沿途看到,黄土里混杂着各种大小不一的白色残膜,像是从地里长出来一样;被拣拾出来的成片残膜随意堆放在马路两侧,肆意在风中飘荡;有的挂在树枝上,有的淤积在沟渠里。

  更有甚者,一些农民干脆在路边集中焚烧废膜,空气中常有一股股焦煳味儿。

  据统计,甘肃去年各类农作物地膜覆盖面积2200万亩,地膜使用总量达13万吨。每亩地地膜残留量最多有14公斤,最少的每亩也有5公斤。

  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讲师马锋锋表示,地膜由聚乙烯制成,难以降解。如果含有化学元素的残膜大量留在地里,会破坏土壤质量,改变土壤结构,对作物生长有害。他坦言,目前农民对废旧地膜的焚烧和丢弃,也属无奈之举,毕竟还未有更好的办法帮助农民清理残膜。

  眼下,甘肃农业部门已察觉到残膜带来的污染,他们也积极应对。当地政府通过政策和资金引导企业回收农民手中的废旧地膜,并用于再生。但这项工作在全省尚未开展。

  村民们希望能有更好办法的清理残膜,减轻残膜对土壤的污染,同时,他们最期望地膜制造厂家能研发、推广可被循环利用或可降解的环保地膜。“这既能减轻我们春耕的负担,又能保护农村环境,一举两得。”大像山镇村民蒲彩凤说。

©2022 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71-86056609 86059660 88971438  全国售后服务专线:400-672-1817
地址:杭州市拱墅区祥园路中国(杭州)智慧信息产业园3号楼11-13楼  安全联盟

免费咨询

  • 在线客服: QQ
  • 南:13388425012
  • 微信客服
  • 北:19032001373
  • 微信客服
备案号:浙ICP备09083614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14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