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行业动态
中国区域性环境因子研究对蝗虫防治的意义

来源:http://www.zhibao17.com/ 更新时间:2013-09-05 阅览3344次

    中国区域性环境因子研究对蝗虫防治的意义
    中国植保仪器网关注最新生物灾害防治科学,特整理此文:蝗虫是一种喜温、向光、食草的生物,具有可观赏性和食用性,但是如果其聚集成灾将给农林牧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严重威胁,在我国,蝗灾与旱灾、洪灾
    并称为三大自然灾害。 蝗虫的繁殖、生长、发育及暴发成灾的可能性主要依赖于环境因子( 气候、土 质、植被、地形、水文等),而我国的地形、气候、土壤、植被、水文的分布具有多样性,因此,认清我国区域性环境因子与蝗虫的地理生长关系,对蝗虫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达到综合治理蝗虫的目的,本文在分析气候、地形、土质、植被、水文与蝗虫在我国地理分布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的蝗虫防治手段,提出对我国蝗虫的分区域综合治理方法。
    1 我国区域性气候与蝗虫的关系
    我国区域性温度、降 水量与蝗虫生长世代数的关系
    蝗虫是一种不完全变态昆虫,从卵、若虫到成虫发育为一个世代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有效积温。 蝗虫适合生长的温度阀值范围为10~45℃,而卵的发育起始温度为 15 ℃,最 低发育起始温度为8 ℃,蝗蝻的发育起始温度为 18 ℃。其中卵在日平均温度10℃以下超过20 d 的地区或15℃以下超过5d的地区,均不能安全越冬,蝗虫的整个生长期至少需经历日平均温度 25 ℃以上的天数 30 个,才能完成其发育与生殖。同时,蝗卵、若虫到成虫的发育及成虫都需要水,但过多的水分会影响甚至延缓其生长发育,因而降水量的增多会对虫卵的死亡率(地势低洼或湖泊处)、对幼蝻一定的机械杀伤力以及抑制飞蝗的发育形成一定的影响。蝗 虫虫卵、由若虫到成虫所需的有效积温及从若虫到成虫、成虫到产卵的天数见表1。


    由以上分析可知,≥15 ℃可作为影响蝗虫生长的主要气候因子,通过对我国气候逐级分区区域图(图 1),二级气候分区指标(表 2),与表1 对照分析,并结合当前大气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所导致的冬季暖冬、夏季炎热和春季回暖早等因素对我国气候所造成的影响,综合考虑就可推测我国各气候划分区内蝗虫生长的世代数及分布:ⅠA、ⅠC区由于气候极度严寒,其积温、温度不适合生长发育,因此,不可能在该区完成一个世代的发育;ⅠB、ⅠD 区虽具备蝗虫生长发育的条件,但考虑到该地区的综合气候条件,虽能完成世代的发育,但不可能造成危害;ⅡA、ⅡB 区积温、温度均适合蝗虫的生长发育,一年可发生两代;ⅢA、ⅢB、ⅢC区由于温度和积温,一年只能生长一代,但气候日夜温差大,冬 季低温等因素,则 会存在滞育现象;ⅢD 区为内蒙古高原区,一年一代;Ⅳ区只有ⅣA和ⅣC 区处某处适合其发育,但由于地势及冬季温度等因素,一年可完成一个世代;Ⅴ区均适合蝗虫生长发育,其 温度和积温可使其一年完成两个世代,且均存在完成三个世代的气候条件,但由于降水的影响,完成三个世代的可能性不大;Ⅵ区积温高,最冷月和最热月均适合蝗虫生长发育,可完成四个世代,但由于降水量的作用,完成世代数在 3~4个世代之间。这 样,在 认清蝗虫发生世代数的基础上,可以因时、因地进行蝗虫防治。
    通过分析我国气候区域分布区内的积温、温度和降水来预测蝗虫在我国不同地区的分布,但气候因子对蝗虫的生长发育只是一个因素,下面来分析
    2 我国区域性植被、土 壤与蝗虫的关系
    2.1 我国区域性植被与蝗虫的关系
    蝗虫是一种食草性昆虫,对于食料植物具有选择性,尤喜食芦苇、稗草、茅草、狗牙根及莎草等,对我国的经济作物如小麦、玉 米等也喜食,对 豆类、花生、棉花及油菜等不喜食,但在饥饿的状态下,易取食较广泛的植物。另外,植被覆盖度对飞蝗的分布也有影响,其 多选择植被覆盖度在 50%以下的地方取食、产卵,植被覆盖度达到 70%以上时,蝗虫的分布密度及所产卵的密度都极低 [3] 。因此,必须认清植被、经济作物、蝗虫喜食的植物在我国植被区划图中的分布及其关系,以 利蝗虫的生态治理。温度、光照在蝗虫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我国植被类型分为 8个类型(图3)。 根据我国的主要经济作物(水稻、小麦、玉米、花生大豆等)的生长所需的气候条件,结合图 1,图 3,表 2 综合
    分析可知:在我国植被区划图上,水稻分布为Ⅰ、Ⅱ、Ⅲ、Ⅳ、Ⅴ、Ⅷ区域;小麦在我国均可种植;玉米主要集中在Ⅰ、Ⅱ、Ⅲ区,Ⅳ区西南部也可种植;花生为 2 区辽宁以南及Ⅱ、Ⅲ、Ⅳ区;大豆主要集中在Ⅰ、Ⅱ、Ⅲ区;甘蔗主要集中Ⅳ、Ⅴ区;棉花主要集中在Ⅰ、Ⅱ、Ⅲ、Ⅳ、Ⅶ;其他的如牧草主要分布在Ⅵ区的内蒙古、Ⅷ区的阿里地区、Ⅶ区的天山山脉北坡等。蝗虫喜食的植物在其地理分布区内均有分布,也即蝗虫的生长与环境植被有很大的依赖性。
    这样,可根据我国经济作物在我国植被区域图中的种植及分布情况,就可以依据图1、图 2、图 3对我国的经济作物进行合理种植,即在蝗虫常发地区种植蝗虫不喜食的作物,在蝗虫不适生长的地区种植蝗虫喜食的作物,以期达到抑制蝗虫的目的。同时,保持植物群落多样性,进行沙漠化和草地退化治理,不留给蝗虫适合生存的空间,达到生态化治理的程度。
    展 望
    通过以上分析区域性环境因子与蝗虫分布及生长发育的关系,以及我国气候、地形、土质、植被、水文等的分布特点,了解区域性环境因子对蝗虫的生长发育及暴发成灾具有决定性作用,依据我国的区域性环境因子来掌控蝗虫的生长活动规律,并通过人为改造不适蝗虫生存的环境,达 到预防的目的。因此,我们应根据我国目前蝗虫治理的方法,结合我国区域性环境状况,对 蝗虫进行综合防治。另 外,化学防治只能进行蝗灾防治的应急处理,物 理治、不危害生态的生物防治、生态改造在我国应该普及应用,应是我们首选的防治方法,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蝗虫的“三不”, 我国才能真正走环境友好的、自然资源协调利用的、保障人类安全生存的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路子,造福于民。

    更多行业动态:http://www.zhibao17.com/hyzx/list_1_1.html

©2022 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71-86056609 86059660 88971438  全国售后服务专线:400-672-1817
地址:杭州市拱墅区祥园路中国(杭州)智慧信息产业园3号楼11-13楼  安全联盟

免费咨询

  • 在线客服: QQ
  • 南:13388425012
  • 微信客服
  • 北:15325881717
  • 微信客服
备案号:浙ICP备09083614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14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