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www.zhibao17.com/ 更新时间:2013-09-12 阅览2771次
我国现有植保机械和化学农药防治的问题
背景:我国农用土地面积1.2 亿hm2,各种病虫害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大敌。由于我国地理环境因素,病虫害活动周期较长,农作物病虫害的滋生、蔓延、泛滥,严重危害了农作物的健壮生长。化学农药的使用,对我国农业的稳产高产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同时也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环境污染给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带来了威胁。目前,农药的使用仍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我国施药机械和施药技术落后,应用最多的是手动和机动喷雾器等中小型施药机械,质量普遍不高,“跑冒滴漏”问题突出。据统计,我国每年需要化学防治面积在3 亿hm2 以上,消耗农药制剂100 万t 左右。由于农村目前使用的施药机械基本都是20 世纪50~80 年代定型的产品,技术落后,制造工艺粗糙,加之农民没有掌握正确的施药技术和方法,农药利用率一直很低,利用率一般为20%~30%,大量的农药流失到土壤、河流及空气中,严重污染生态环境,加重了农作物的农药残留, 直接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农副产品由于农药残留超标,出口创汇受到了制约,直接影响到农民增收。
现有植保机械和化学农药防治的具体问题
1 植保机械
据农业部门统计,全国施药机械社会保有量在8000万台以上,其中手动喷雾器7100万台以上,背负式机动喷雾机700 万台以上,担架式喷雾机80
万台以上,拖拉机悬挂及车载式喷雾机50 万台以上,其它类型喷雾机(包括农民自制)有几十万台。由于我国植保机械总体水平落后,经有关专家和业内人员推算,目前农民正在使用的植保机械产品有80%已不适合生产的需要,应尽快更新和淘汰。
2 化学农药
长期以来,我国病虫害防治基本形成了以化学农药为主的独角戏,化学除草剂的使用更导致单位面积的用药量倍增,由于传统的化学农药防治措施不更新、不到位,害虫的抗药性明显增强,虫害的发生有愈演愈烈之势。化学农药的滥用,不但给农民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农药残留及环境污染已直接危害了人民身体健康。随着化学农药使用量增加,其污染也越来越重。农药,几乎成了人民群众挥之不去的阴影。
3 防治技术落后
由于农村有知识的青壮劳动力的大量转移,直接从事病虫草害防治的多是老人和妇女,他们难以掌握正确的施药技术和方法,防治的时机和针对性也很难把握,重复施药、药量偏大、防治效果差、农药利用率低,是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
4 食品安全
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直接进入农林产品器官,导致粮棉、瓜果、茶叶、蔬菜等产品污染严重,农药残留不仅使农副产品品质下降,农民增收困难,还对人民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农产品的“高残留”直接危害了人类的身体健康。
5 人身安全
喷洒农药是农民最繁重、最危险的劳动。由于施药技术及施药机具严重老化,生产使用中劳动强度大,喷洒均匀性差,功效低下,安全性能差,造成人身中毒事故时有发生,每年投施农药的劳作及操作不当造成的身体伤害,使农民苦不堪言,农药直接中毒和残毒超标,导致人的神经系统和肝脾等消化系统的慢性中毒已是普遍的事实。不少农民因此加重医疗负担,返贫状况时常发生。
6 生态安全
喷洒化学农药直接污染了土壤、水体和大气,用化学农药拌种、消毒以及毒谷、毒土等,更加剧了土壤的污染。滥用农药不仅直接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危害很大,专门捕杀害虫的天敌,也因农药的滥用而成了害虫的殉葬品。
上述问题已成为农林植保工作的瓶颈,人们迫切期待绿色植保技术的出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也已经成为政府和人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人们迫切需要“无公害绿色食品”的供应,全面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为此,很多地方都推出了“无公害”、“绿色”、“有机”等多种农副产品。但是,投入与产出不协调,很难形成规模;在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和污染的趋势不能从根本上控制的情况下,绿色食品造假现象屡见不鲜,我国食品安全必须从基础入手、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无公害农产品需求的日趋增长,发展无公害农林产业,促进农林产业升级,打破农业国际贸易的绿色壁垒,保障生态和食品安全,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
要战略目标之一。为此,农业部先后提出了“无公害农机行动计划”和“开展植保机械质量安全年”的任务要求。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工程系何雄奎教授、全国农技中心药械处赵清等专家认为,用一种机型防治各种作物的病虫草害已成为农药用量过大、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应改变施药技术和植保机械落后现状。
更多植保机械技术文章:http://www.zhibao17.com/hyzx/list_2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