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行业动态
2018年花生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意见

来源:山东省农业信息中心 更新时间:2018-04-23 阅览2012次

    花生是我省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1100万亩左右。主要病虫草害有花生叶斑病、根腐病、茎腐病、青枯病、蚜虫、棉铃虫、地下害虫、杂草等。为切实做好花生病虫草害综合防治,保障丰产丰收,特制定我省花生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意见。
    一、做好病虫监测预警
    在做好系统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大田普查力度,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及时发布预警预报,指导科学防治。同时,要加强病虫信息宣传、发布工作,确保病虫信息畅通。
    二、大力推广综合防治技术
    (一)科学选用品种
    各地应根据当地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病虫发生特点等,因地制宜推广选用农艺性状好的抗耐病品种。中等以上地力田块,春播花生或春播地膜覆盖花生可选用中大果型花生品种,如花育22号、山花7号、花育25号、山花9号等,不仅丰产且较抗耐病;瘠薄地或连作地可选用小果型花生品种,如青花6号、花育20号、鲁花12号、鲁花13号等,不仅高产且抗逆性、抗耐病性较强。
    (二)加强健身栽培
    实行精耕细作、适时播种、平衡施肥技术,及时清除病虫残体,降低病虫菌源基数、减轻病虫危害。有轮作条件的可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减轻线虫病、枯萎病的发生。
    (三)适时开展化学除草
    化学除草省时省工,且效果好,应适时开展化学除草。播后苗前处理,禾本科杂草可用33%二甲戊灵乳油150~200毫升/亩,或43%甲草胺乳油200~300毫升/亩,对水30~40公斤均匀喷施畦面和垄背;阔叶杂草用240克/升乳氟禾草灵乳油15~30毫升/亩,或15%噻吩磺隆可湿性粉剂8~12克/亩,对水30~40公斤均匀喷施畦面和垄背。苗后茎叶处理,禾本科杂草3~5叶期可用150克/升精吡氟禾草灵乳油50~65毫升/亩,或15%精喹禾灵乳油20~25毫升/亩,或108克/升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25~35毫升/亩,对水30~40公斤茎叶喷雾;阔叶杂草2~4叶期可用10%乙羧氟草醚乳油20~30毫升/亩,或240克/升乳氟禾草灵乳油15~30毫升/亩,对水30~40公斤茎叶喷雾。
    (四)抓好生长期综合防治
    1.播种期
    播种期是防治花生病虫害的一个关键时期,可有效防治多种病虫害,确保花生苗齐、苗壮,为丰产打下良好基础。防治枯萎病、根腐病等病害可用25克/升咯菌腈悬浮种衣剂600~800毫升/100千克种子包衣,或350克/升精甲霜灵种子处理乳剂60~80克/100千克种子拌种;防治蛴螬等地下害虫可用30%毒死蜱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2000~3000毫升/100千克种子,或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1000~1200克/100千克种子拌种。推广施用杀虫剂、杀菌剂复配的药剂,可用25%噻虫·咯·霜灵悬浮种衣剂300~700毫升/100千克种子,或38%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300~400克/100千克种子包衣。拌种或包衣后,晾干种皮后播种,最好在24小时内播种。
    2.出苗期至开花下针期
    防治叶斑病可用2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60~80克/亩,或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30~40毫升/亩,或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25~30克/亩,于发病初期对水30~40公斤喷雾;防治根腐病、茎腐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亩,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100克/亩,于发病初期对水30~40公斤喷雾防治。防治花生蚜虫可用25克/升溴氰菊酯乳油20~25毫升/亩,于始盛期对水30~40公斤喷雾;防治地下害虫用3%辛硫磷颗粒剂6000~8000克/亩沟施或穴施,或15%毒死蜱颗粒剂1000~1500克/亩撒施;防治棉铃虫用25克/升溴氰菊酯乳油25~30毫升/亩于三龄前对水30~40公斤喷雾。
    3.结荚期至饱果成熟期
    花生结荚期大力推广 “一控双增”技术,选用高效、低残留、持效期长、环境友好型杀虫剂、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一次混合施药控制多种病虫害,防止早衰,提高成熟度。防治叶斑病、锈病可用300克/升苯甲·丙环唑乳油20~30毫升/亩,或19%啶氧·丙环唑悬浮剂10~15克/亩,于发病初期对水40~50公斤喷雾;防治蚜虫可用25克/升溴氰菊酯乳油25~30毫升/亩于始盛期对水40~50公斤喷雾防治,兼治棉铃虫;生长调节剂可用0.01%芸苔素内酯可溶液剂2500~3000倍液/亩,或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400~800倍液/亩,对水40~50公斤喷雾。
    (五)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保护利用瓢虫类、草蛉类、食蚜蝇类和蚜茧蜂类等天敌生物。在花生种植区的四周种植红麻、菜豆、甘薯等蛴螬天敌臀钩土蜂喜食的蜜源植物,诱集土蜂前来觅食并寄生蛴螬,可有效减轻蛴螬的危害。在棉铃虫产卵始盛期每亩释放赤眼蜂1.5万头~2万头,连续放蜂2~3次,有效控制棉铃虫发生与危害。应用灯光诱杀、性诱剂、食诱剂等物理措施诱杀棉铃虫、蛴螬等害虫,杀虫灯每30~50亩一台,诱杀棉铃虫、蛴螬等害虫成虫;性诱剂每2亩设置诱芯1个诱杀棉铃虫成虫;食诱剂每100毫升按1:1或1:2比例对水稀释,加入极少量杀虫剂,洒施茎叶,每亩滴洒1~2行,每行约10米,或将食诱芯加入诱捕装置均匀悬挂于田间,每亩1~3套,诱杀棉铃虫。应用生物菌剂防治害虫,地下害虫可用150亿孢子/克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250克~300克/亩拌毒土撒施;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可用2000IU/毫克  Bt乳剂500毫升/亩在卵孵化盛期对水30公斤喷雾。
    三、积极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
    充分发挥专业化防治组织作用,积极推行统一组织发动、统一技术方案、统一药剂供应、统一施药时间、统一防控行动的专业化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率和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四、广泛开展技术宣传与指导
    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宣传和培训,让农民了解掌握防治技术,同时,关键时期派出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田间培训,指导农民实施科学防控,提高防治效果。

©2022 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71-86056609 86059660 88971438  全国售后服务专线:400-672-1817
地址:杭州市拱墅区祥园路中国(杭州)智慧信息产业园3号楼11-13楼  安全联盟

免费咨询

  • 在线客服: QQ
  • 南:13388425012
  • 微信客服
  • 北:15325881717
  • 微信客服
备案号:浙ICP备09083614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14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