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咨询热线:13388425012(南区)15325881717(北区)
病虫害图库

花生青枯病|图片|特征|防治方法

发布时间:2024-10-24      点击次数:98

花生青枯病别名:花生青症病、花生瘟病

花生青枯病症状:我国长江流域、山东、江苏等省发病重,河北、安徽、辽南偶有发生。是典型的维管束病害,从苗期到收获期均可发生,以花期最易发病。青枯细菌主要侵染根部,致主根根尖变色软腐,病菌从根部维管束向上扩展至植株顶端。横切病部呈环状排列的维管束变成深褐色,用手捏压时溢出浑浊的白色细菌脓液。初发病时早晨叶片张开延迟,傍晚提早闭合,主茎顶梢第一、二叶片先萎蔫,侧枝顶叶暗淡萎垂,1-2天后全株叶片急剧凋萎,但叶片仍呈青绿色别于其它枯萎病。

1.jpg

花生青枯病病原:病原为青枯假单胞杆菌 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Smith) Smith ,属细菌。

花生青枯病发病规律:花生青枯菌主要在土壤中、病残体及未充分腐熟的堆肥中越冬,成为翌年主要初侵染源。在田间主要靠土壤、流水及农具、人畜和昆虫等传播。花生播种后日均气温20℃以上,5cm深处土温稳定在25℃以上约6-8天开始发病,旬均气温高于25℃,旬均土温30℃进入发病盛期。湛江观察:气温27-31℃,春花生4-5月降雨量120-150mm,秋花生9月降雨量达150-200mm,发病严重。该菌通过根部伤口和自然孔口侵入,通过皮层进入维管束,由导管向上蔓延,病菌还可突破导管进入薄壁细胞,把中胶层溶解致皮层烂腐,腐烂后的根系病菌散落至土壤中,再通过土壤流水侵入附近的植株进行再侵染。病菌在土壤中能存活1-8年,一般3-5年仍保持致病力。连作使土壤中病菌数量逐年增多,头1年病率为5%的花生田,第2年继续种花生,病率可增至30%-40%。粘土利于发病。土层浅、排水不良、保水保肥差的地块发病重。

2.jpg

花生青枯病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  如抗青10号、11号、鲁花3号、鄂花5号、中花2号、粤油92、桂油28、泉花3121、粤油22号、粤油320号、粤油250等。

(2)大力推广水旱轮作或花生与冬小麦轮作。

(3)加强田间管理。深耕土壤,增施有机肥,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

(4)播种前每667m2施石灰35-50kg。铲除杂草,清除病残体也有较好防治效果。

(5)必要时用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喷淋根部,每株灌对好的药液250ml。


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拱墅区祥园路88号中国(杭州)智慧信息产业园I座11-13楼
电话:13388425012(南区) 15325881717(北区)
传真:0571-86059660 86823529
关注我们
欢迎您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信息:
欢迎您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