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技术文章技术文章
云南农技推广信息化建设的分析

来源: 更新时间:2013-04-24 阅览3591次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综合竞争力、现代化程度和经济成长能力的重要标志。农技推广信息化就是利用传统方式与现代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相结合的手段来传播农业新技术的过程。是改善工作手段、实现科学决策、加强双向服务,在机构改革中强化农技推广服务工作、发展新时期农技推广事业的重要举措。

  1 农技推广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十五”期间,全国各省级农业部门、97%的地(市)和80%的县级农业部门都设有信息管理和服务机构,64%的乡镇设立了信息服务站,发展了20多万人的农村信息员队伍,初步建立起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农业信息工作体系。全国 31 个省(区、市)、80%以上的地(市)和60%以上的县级农业部门建立了农业信息网站,部、省与地、县、乡联动,初步形成了覆盖了全国的农业信息网络群。同时据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统计,截至2007年底,全国省级农技推广门户网站已达59个,地级农技推广网站或网页298个,市县级农技推广网站或网页974个。其中“中国农技推广网”已成为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门户网站,月均点击数达600万次。全国农技体系近几年已建立32个重要的农技业务应用信息系统和13个内部自动化网络办公系统。

  云南省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经济发展落后,导致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各级农技推广中心以建设“数字化农业”为目标,在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过程中,利用有限的资金,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用信息化手段创新工作方法,大力建设农技推广信息化,有效促进了全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据调查,目前全省16个州(市)级农技中心也均可上互联网,其中曲靖、楚雄、红河、玉溪和宏等州(市)农技推广中心已基本实现办公自动化,全省拥有独立运行的网页的县农技中心却不到五分之一。

  我省农技推广信息化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农业仍是弱势产业,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应用的深度和广度远远不够,甚至在我省部分边疆落后地区,县级农技推广中心(站)连办公电脑都没有,信息化建设更是空白,广大农民对网络的应用还处于极低的水平。这与农民的信息需求和农业信息化的要求都是极不相称的。

  2 云南省农技推广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重视不够,发展思路不明确

  大部分领导都认识到农业信息的必要性,但对农技推广信息所需支撑的体系不够重视,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真正列入议事日程,陈旧的工作方式一时难以改变。同时全省对农技推广信息化建设尚没有一个完整的规划和目标,导致在选用的开发平台各色各样,存在着开发成本高、重复建设现象严重、资金和资源浪费等问题,无法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无法实现统筹协调发展。

  2.2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

  云南省大部分地区由于财政困难,农技推广经费严重不足,无项目、无资金开展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缺乏计算机等必要的现代信息传播工具与设备,传输工具运行缓慢,处理手段落后,还停留在手工阶段。同时各类软件开发滞后,数据库无完整系统的数据,缺少科学分析加工能力,判断和决策水平低下,影响了农技信息的时效性和使用价值。由于推广方式与手段落后,导致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还相当有限,多以农技推广员跑地头、蹲田间为主,费时费力,效率低下,制约了我省农业技术的推广。

  2.3信息网络人才缺乏,农技信息采集方法欠科学

  云南省大部分州(市)由于缺乏较专业的信息网络人才,没有自己的服务器,又受地域和部门的限制,网站无法实现系统化管理。

  同时信息采集渠道不畅,方法不科学,采集点不足,制度不健全,从而导致有的信息发布不及时,有的专业性较差,提供的信息资源实用性不强,权威性不高,也影响了信息的准确性和代表性。如在数据库建设中从上到下指标设计不统一,致使各级在农业信息应用系统开发上出现了重复建设,而很多发展市场经济急需的信息没有被纳入采集范围。

  2.4农民信息化意识低,农技信息服务不到位

  在发达国家,从事农业生产的种植、养殖、加工的每一个环节都采用了信息技术,农民的大量工作用于电脑操作和信息化管理,一个人的劳动效率可以和我们国家数十个甚至上百个农村劳动力相比。

  但在云南,长期以来小规模生产经营意识的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不高,习惯了种什么、养什么全凭经验的作业方式,计算机普及率和互联网接入率还非常低,导致农民不能有效地接受现代先进的农业知识和向现代化农业模式转变的思想认识。直接服务于农业第一线的农技站等基层农技推广部门,由于其人员知识结构和业务素质不高,知识老化,不能驾驭现代农业,且推广资金实力弱、服务功能不健全,根本无法为农民提供有效的农业技术咨询和服务。同时,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条件差、待遇低,人员外流严重,基层农技推广专业队伍很不稳定。

  3 推进农技推广信息建设发展思路和对策

  3.1深化认识,正确把握农技推广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技术推广除了传统的试验、示范、培训、指导和咨询服务外,还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一是随着现代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推进,农技推广不仅着眼于农业的产前、产中服务,农民更需要的是产后产品的收购和销售等市场信息的服务;二是当前农业生产技术的指导,并不局限传统常规作物和品种的生产技术指导,对高、新、特技术提供服务的需求更加强烈,对农技推广中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由于农业产品、技术的特殊性以及市场经济的需求,对农技服务的时效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农业生产上的复杂性和区域性决定了在新的农业经营体制下,要将大量科技成果迅速传播到农民手中,认真阅读参考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深刻了解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意义和作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必须利用信息技术,全面推进农技推广信息化。

  3.2强化政府引导作用,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农技推广信息化,关键在于强化政府引导。农技推广信息化的建设是一项科技含量较高的项目,前期投入较大,各级农技部门要积极争取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把建设资金纳入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和财政专项预算,以保障用于建设全省农技推广信息网络体系,加强网络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更新农业各种专业信息数据库,健全农技信息计算机联网,壮大农技信息咨询服务队伍,保证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工作正常进行。

  3.3加强农技信息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推进基层农技信息服务站点建设

  为实现农业现代化,首先要加大基层农技人员培训投入,通过省市县级逐级培训、网上培训等形式对信息人员进行岗位培训,重点学习信息收集传播方法和农业科技经营管理知识、计算机及网络应用基础常识。通过培训达到“会收集、会分析、会传播”信息的“三会”要求,努力建设一支素质好业务精具有开拓精神的农业信息员队伍,推进基层农技信息服务站点建设。其次是重视信息网络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不断充实信息网络的内容,建立系统化的农业生产经营技术信息,完善现有网络的交互利用功能,使农技信息的使用者能够在农技推广信息网络上随时查找到所需的相关信息,并能通过网络向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咨询农业生产经营中的疑难问题,从而把我省的农技推广信息网络建设成真正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的技术平台。

  3.4构建省市县乡村(户)5级信息网络

  采取各级政府投入和农民自主建设相结合的方式,根据不同信息需求确定相应建设水平,尽快完成各省、市区内信息网络基础硬件建设。同时,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提供空间,统一技术维护,自主信息管理,共享资源成果”的原则,统筹安排,以启动实施“数字乡村”

  工程为契机,按照从上到下、从内到外、从狭义到广义、从初级到高级的原则,突出重点,并采用建立纵向、横向以及平级交换信息的联结形式,采取成熟一批,建立一批,有步骤地开展农业信息应用软件建设,进一步完善各州(市)内网络联动、资源共享的信息应用模式,加强数字农业建设,用信息化带动市场化,力争实现农技推广信息网络“县县通”、“乡乡通”、“村村通”,推进全省农业产业化。

  3.5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建立综合网络,提高传输效率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是增强农民信息意识和使用信息能力的关键,首先要充分重视农村的基础教育和农民的技术培训,坚持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并重,低费或免费提供农业职业教育的原则,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大力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把信息化和农村教育相结合,反过来又使农民重视信息化,利用信息化,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从而增强其信息化应用能力。其次,将专业电子网与邮电网、广播网、电视网等大众传播媒介衔接起来,以及通过咨询访问、发布会、现场指导等形式把农业技术传递到千家万户,建成适应新世纪发展要求的农技推广信息综合网络。

  3.6加大农业技术资源建设力度,确保农技推广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和权威性

  农业技术是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核心,农技信息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信息资源,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时效性,会因地域、气候、季节的不同而异,因此,充分利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健全应用系统,建立专家系统,广泛搜集信息,开发本地化、专业化、多样化的农业技术产品,丰富信息资源,为农技推广提供基础与保障。同时利用专家系统,搞好立项论证、分析整理、入库上网工作,建立必要的电子图书馆、科技数据库等,防止农技推广简单化,把农技推广当作可有可无的中介或“二传手”,确保农技推广信息的质量。

  4 进一步加强农技推广信息化的建议

  4.1实现信息服务主体多元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积极培育多元化、具有良好互补性的信息服务主体,在服务内容上有所侧重,服务对象和群体规模上各有不同,进行多形式的服务,并开展信息的有偿服务,把信息化与实业化有机结合起来,最终实现基础装备现代化、系统建设网络化、传输方式多元化、服务内容多样化、推广行业产业化的农技推广信息化“五化”目标。

  4.2加快农技推广信息网络入农户进程

  农民是农业信息的主要利用者,实现以推进为农民服务的信息服务为中心,培植一批专业大户成为农技推广网的忠实用户,伸服务网络,探索农户生产、生活数字化、网络化农技服务,实现服务创新。

  4.3全面建立农技推广系统电子网络

  首先必须加强网络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完善现有的农技推广网络设施,开发应用系统,构建资源共享平台;二是在没有网络的州(市)、县购置硬件基础设施,建立自己的网络,最终实现州(市)办公自动化,每个县都有一个农业技术推广网。其次要加强电子信息网络的运行控制,制定技术标准,各级设专人负责信息的采集和初步整理,并通过体系逐级上报直至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完善管理制度,做到标准规范、开放互联、安全可靠、服务高效,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技推广信息服务体系。

  5 总结

  健康、全面、规范和翔实的农技推广信息服务网络体系,是农业领导部门政令畅通的保证,是决策的可靠依据,是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参考资料,同时也是各级农技部门信息工作的集中体现,是广大农民获取农业,特别是作物生产的政策、技术信息乃至市场信息的主要来源。因此,以农技推广信息化推进农业产业化,开创现代农业新局面,促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已成为必然。

©2022 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71-86056609 86059660 88971438  全国售后服务专线:400-672-1817
地址:杭州市拱墅区祥园路中国(杭州)智慧信息产业园3号楼11-13楼  安全联盟

免费咨询

  • 在线客服: QQ
  • 南:13388425012
  • 微信客服
  • 北:15325881717
  • 微信客服
备案号:浙ICP备09083614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1400号